楚天都市报消息(记者胡勇谋 通讯员李敏)“交9万元就能上名校的正规本科。”王某冒充“中纪委处长”,共诈骗22名学生139万元。昨日,王某被洪山区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刑13年,并处罚金10万元。
王某现年34岁,曾开过一家教育投资公司,因经营不善倒闭,由此产生的巨额债务一直让他头疼。他想到,要利用招生来大赚一笔。
2006年9月下旬,王某找到招生中介人李某和何某,自称是中纪委某处处长,与教育部门有着相当过硬的关系,手上有22个武汉大学正规本科插班生指标,每个指标只收9万元。
因谈吐在行,李某、何某相信了王某的身份,在全国各地联系了22名学生。这些学生听说能上名校,共汇款184万元。
钱到手了,这批学生怎么安置呢?
王某找到武汉一家远程教育中心的招生中介人刘某。刘某明确告知,该学习中心属网络远程教育性质。王某没做声,支付45万元学费为这22名学生报了名。此后,王某将骗来的139万元全部用于购房和还债。
去年底,李某、何某发现,他们联系的学生在网络远程教育班就读,与王某所称的正规本科插班生根本不是一码事,两人报案。去年12月,王某在襄樊落网。
办案检察官介绍,这是一起典型的故意混淆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,骗人钱财的招生骗局。事实上,虽然这些培养形式均属于国民教育系列,达到相关条件还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,但网络教育、自学考试等不需要通过普通高考,入学并不困难。